多家诊所开具“散拼药”,这些坑基层医生千万别踩!

多家诊所开具“散拼药”,这些坑基层医生千万别踩!

2.处方“偷工减料”

有的诊所虽开具了处方,但却存在“偷工减料”行为, 如医师问诊后共计开了6种药,处方单上却只有5种药。

记者请其将第六种药的名字写上去时,药师则表示:“ 你吃了有效果就行了,不要纠结是什么药。”

甚至有的医师、药师均未在处方上签名。

3.“散拼药”混装

还有的诊所把多种药品混装在一个小包装里,这种行为存在更大的风险。一方面,不利于药物保存;另一方面,药物间容易发生一些相互反应,从而影响药品的疗效。

若包装上再没有任何标注,很可能导致患者漏服药、吃错药,安全隐患是极大的。

一旦患者发生副作用或转诊,谁都不清楚患者吃的是哪种药或很难判断当下症状是药物的作用,还是身体机能的问题,耽误患者的后续治疗。

开具“散拼药”,基层医生需注意这6点

诊所开具“散拼药”应注意哪些事情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重点,供参考:

1.正确书写药袋或标签

散拼药的包装上,至少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药品规格、具体用法用量、药品有效期等。

2.对拆零药品进行分包装

如果遇到开具拆零药品的情况,应把多种药品进行分包装,不能都混装在一个小包装里。

3.操作人员应健康干净

拆零药品时操作人员要戴好帽子、手套、口罩 ;使用拆零工具,如药勺、药刀、拆零药袋、天平、医用手套等, 不能徒手取药。

此外,拆零人员应定期体检,确认无传染病、精神和视力等方面的疾病。

4.拆零环境要合规

药品拆零使用时, 应在符合卫生条件的拆零场所进行操作,添置相关的设施设备,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和卫生。

5.不能开具“大处方”

《处方管理办法》要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超了就要写第二张,更不能为了避免“大处方”而少写药品。

6.注意拆零药品储存

拆零后的剩余药品装入原瓶,注意防潮,放进专门药柜,以防药品污染。把不同包装的拆零药品按药品分类井然有序地摆放在药架贴有标签的位置上。

另外,对拆零以后使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更应经常检查, 加强管理。

总之,规范诊疗操作流程,即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也有利于诊所树立良好品牌和口碑,大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转自杏林学苑(xinglinxy)。本微信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历史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科普文章
mobile365立即加入

科普文章

📅 09-09 👁️ 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