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aii次子降临,Radeon R9 290显卡同步评测

Hawaii次子降临,Radeon R9 290显卡同步评测

拼 命 加 载 中 ...

刚刚过去的这个10月份是AMD、NVIDIA正面交锋最多、价格战打的也是最激烈的日子,AMD接连发布了Radeon Rx 200系列的R9

280X、R9 270X、R7 260/250/240以及终极杀器R9 290X,NVIDIA则陆续下调了GTX 660、GTX 650 Ti Boost、GTX

650 Ti以及GTX 770、GTX 780系列显卡的价格,还推出了GHz版的GTX

780显卡出来灭火,重新夺回了性能王者之位,再过两天则会祭出全规格GK110核心的GTX 780 Ti显卡。

这场战争还在继续,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众多显卡的洗牌,几番下来GTX

Titan的官方价格按兵不动,NVIDIA很明显会让它直接退役,反正6GB显存的显卡它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GTX

780降价迎接AMD“夏威夷”核心老二R9 290,4599元的老大R9 290X已经成功把GTX Titan拉下马,现在则要靠R9 290跟降价后的GTX

780论论英雄了。

夏威夷核心双雄之R9 290X、R9 290

今天发布的R9 290显卡规格比R9

290X有所精简,CU数量从后者的44组减少到了40组,流处理器单元2560个,最高核心频率从1000MHz降到了947MHz,不过AMD并没有下重手阉割,R9

290保留了512bit位宽,显存频率也是1250MHz(5Gbps),带宽320GB/s。

Radeon R9 290的国内定价是3299-3599元,比4599元的R9 290X要便宜1000-1300元,考虑到二者之间的规格差异甚小,R9

290显卡的吸引力会更大。横向来比,R9 290价格也要比GTX 780、GTX 780 GHz便宜200-700元,AMD显卡在价格上依然保有优势。

AMD Radeon R9 290显卡外观

跟以前的旗舰显卡一样,R9 290显卡也继承了R9 290X的设计,外壳、散热及及PCB都是R9 290X的双胞胎,与之前的HD

7900系列两款显卡相比风格有所变化。

Radeon R9 290显卡(点击放大)

Radeon R9 290显卡全长27.5厘米,PCB长度26.7厘米,外形更为方正一些,依然使用了涡轮散热器。

视频输出接口为双链DVI、HDMI及DP

供电接口也是6pin+8pin

散热器跟R9 290X也是一样的,大底均热板+涡轮散热风扇

Radeon R9 290显卡PCB及用料

R9 290显卡的PCB厂26.7厘米,为10.5英寸规格,跟R9 290X是一样的,都是5+1相供电。

R9 290显卡背部PCB

Radeon R9 290显卡PCB

R9 290X显卡PCB

PWM供电为5+1相

R9 290显卡也是5+1相供电,每相使用了万裕ULR固态电容、1007R3电感及1上1下DirectFET封装的Copper

MOS,虽然没有像第三方厂商那样堆料,不过整体用料还是很扎实的。

DirectFE封装的MOSFET

PWM主控

PWM主控也是IR公司的IR3678B,支持AMD的SVI2规范,电压变换时间小于10us,支持255级0-1.55V电压控制。

显存颗粒

显存颗粒也是SK Hynix出品的H5GH2H24AFR R0C,容量2Gb,速率6Gbps,总容量4GB。

微星R9 290 4GD5显卡显卡图赏

微星同时发布了R9 290 4GD5显卡,公版设计,如下图所示。

测试平台及说明

测试平台还是之前的配置,不过R9 290显卡使用的是最新的13.11 beta8驱动。

Radeon R9 290 vs.R9 290X:落后6%

R9 290相比R9

290X只阉割了4组CU单元,947MHz的加速频率也比后者的1GHz略低,不过实际运行中二者都会动态调频,频率上的差距实际上并不算大,R9

290的性能紧贴R9 290X,平均下来只比后者落后5.88%,反过来说R9 290X相比R9

290只领先6.2%左右,这点性能差距对实际游戏来说真心没什么影响了。

Radeon R9 290 vs.GTX Titan:落后5%

R9 290显卡既然都能跟R9 290X有的比,那么跟GTX Titan自然也能一战,

Radeon R9 290 vs.GTX 780:领先1.6%

无论是从价位还是产品定位上来看,R9 290的竞争对手都是GTX 780,特别是在GTX 780近期大降价之后,R9

290在3DMark、尘埃3、古墓丽影及地铁:最后之光几个项目中有优势,其余几个项目比GTX 780略输一筹,二者的情况跟R9 290X大战GTX

Titan一样也是难解难分,综合下来R9 290领先GTX 780大约1.6%,二者的综合游戏性能基本相同。

Radeon R9 290 vs.GTX 780 GHz:落后11%

不管GTX 780 GHz是临时登场还是蓄谋已久,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打乱了AMD R9 290X及R9 290的布局,测过的两款GTX 780

GHz显卡性能都比GTX 780有了明显提升,对决R9 290X都无压力,R9 290显卡自然也要败阵,平均落后GTX 780 GHz显卡大约11%,不过GTX

780 GHz显卡的价位也更高,除了部分3999元的报价之外,一些非公版GTX 780

GHz显卡动辄4000+元以上,双方的价格差距比较大,价格依然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Radeon R9 290 vs.非公版GTX 770:领先18%

经过新一轮价格调整,GTX 770已经从2999元的价格下滑到2499元左右,不过一些非公版的GTX

770依然在3000元左右,跟3299元的R9 290有一定的重叠,二者相遇的话R9

290就没什么客气了,性能上全面领先,3DMark中甚至有30%的优势,平均下来也有18%的领先优势。

整机功耗:稳定功耗堪比GTX Titan

AMD也没有公布R9 290的TDP和基础频率,不过从测试来看它的加速频率比R9

290X要低,高负载下降频后的频率也更低,二者有着类似的功耗保护机制,触发降频的温度上限默认也是94°C。

GPU-Z 0.7.4版已经支持R9 290X/290显卡的电压监控了,R9

290在待机状态下整机功耗为75W,电压0.984V(之前的290X应该也是一样)。3DMark

11负载下,开始时能维持947MHz的高频运行,此时整机功耗为296W,一旦温度达到94°C之后就会降频,稳定频率在814MHz左右,此时整机功耗为268W,与GTX

Titan的整体功耗相当,高于GTX 780公版显卡,不过比GTX 780 GHz显卡的功耗要低。

Furmark下R9 290会降频到662MHz左右(默认BIOS及高性能BIOS下都是最低662MHz),核心电压1.031-1.047V之间,此时的整机功耗为316W,跟R9 290X、GTX

780的整机功耗差不多了。

之前的评测中读者希望能提供实际游戏负载下的功耗,虽然使用3DMark

11中的图形负载4循环测试得出的功耗和温度也不低,不过实际游戏的功耗确实比基准测试更有参考性,只是最近频繁折腾显卡,手头的显卡有的不在了,这里只有三款显卡在三个游戏中负载功耗,每个游戏都是在最高画质、2560x1600分辨率下测得的。

R9 290、R9 290X及GTX 780在三款游戏中的整机功耗

这里的整机功耗都是未降频时记得的,如果游戏时间一长,温度升高,显卡都会降频,整机功耗也有降低,类似3DMark 11中表现的那样。

散热及噪音测试:高热还是很明显

虽然测试之前对R9 290显卡的散热效果充满了期待,不过最终并没有出现什么惊喜,即便规格有所精简,但是R9

290显卡的温度及温度限制几乎完全复制了R9 290X,默认触发降频的温度上限依然是94°C,整个测试中R9 290显卡的负载温度几乎也都是94°C,Furmark拷机中最高甚至达到了96°C。

此外,R9 290测得的最高风扇转速也达到了2700RPM以上,此时有明显的噪音,而3DMark中的转速在2000RPM左右,跟R9

290X差不多,虽然嗡嗡的风扇声谈不上安静,不过此时的噪音还可以接受。

散热及噪音上,R9 290跟之前的R9 290X的表现可以认为是一致的,高热依然很明显,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习惯就好了。

超频测试:核心可上1.1GHz,性能提升10%

跟R9 290X一样,R9 290也支持驱动面板中的Overdriver新引入的超频方式,用户可以自己调节风扇转速、温度上限、TDP、核心频率、显存频率等参数,但不能加压,包括微星afterburner软件在内的第三方超频软件也不能加压,可调的还是TDP上限、核心及显存频率。

用afterburner软件超频的结果(点击放大)

首先还是用最顺手的afterburner超频软件尝试了下,核心频率可增加到1.1GHz,显存频率1350MHz,3DMark顺利通过,9771的得分比目前的8888分提升了10%,比之前R9

290X的表现好多了。

用驱动自带的超频功能尝试的结果(点击放大)

这次也尝试着用催化剂自带的Overdriver功能做了超频,TDP上限小心地调高了15%,GPU频率提高了17%(20%时过不了测试),显存频率增加了10%到1375MHz,转速70%,最高核心频率达到了1110MHz,3DMark跑分9823分,比最初成绩提升了10.5%。

虽然不排除个体差异,但R9 290的超频表现比之前的R9

290X要好一些,核心频率能跑到1.1GHz,只是目前超的频率都是加速频率,因此实际性能提升就没有频率提升这么明显了,频率不能固定运行的话,超频频率意义真不大,远不如HD

7970时代核心频率动辄1.2GHz那么YY。

总结:更具性价比的高端显卡

Radeon R9 290显卡使用的也是R9 290X一样的“夏威夷”GPU核心,虽然规格有所精简,但毕竟也是一胎所生,除了流处理器单元少了256个之外,包括512bit位宽、4GB显存在内的其他规格基本都是完整的,947MHz的频率跟R9

290X的1000MHz也没有拉开差距,再考虑到动态频率的影响,R9 290与R9 290X的差距实际上要比之前HD 7950与HD 7970的差距更小。

最终,R9 290在性能上非常接近顶级显卡,比GTX Titan低了5%、比R9 290X低了6%,比竞争对手GTX

780还略高1.6%,而3299-3599元的价格也要比GTX 780及R9 290X、GTX 780 GHz便宜得多,3299元的价格甚至还能对一些非公版GTX

770显卡造成更大的压力。在这一点上,AMD显卡后发制人,性价比上依然保持优势。

说到缺点,R9 290继承了R9 290X的高性能、高性价比优势,但同时也继承了它高发热的特点,此前的评测中笔者对R9

290X的高热甚为不爽,不过这个问题在非公版上市之前也无可奈何,R9

290也是一样,它在性能上依然有优势了,如果还同时低温静音,那时它也不可能维持在3299元的价位了,虽然我很期待有这样接近完美的显卡问世,只是现实就没有理想那么丰满,完美总是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回头看看历史,AMD、NVIDIA也就是最近两三代的旗舰显卡才控制到不这么热了,GTX 680之前的GTX 280、GTX 480以及GTX

580都有过高发热的经历,AMD的HD 2900XT、HD 4870、HD

6970也一样当过高热大户,只是之前坚持小核心策略的AMD在发热上“登顶”并不多见,只能慢慢习惯就好了。

📌 相关推荐

詩(诗)
mobile365立即加入

詩(诗)

📅 09-02 👁️ 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