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上滑囊受外伤或慢性刺激而出现的滑液增多、滑囊肿大的临床症状称为髌上滑膏炎。
髌骨前方滑囊有三个,一是髌前皮下囊(在皮下与深筋膜之间),二是髌前筋膜下囊(在筋膜与股四头肌腱之间),三是髌前腱下囊(在股四头肌腱与髌骨骨质之间)。滑囊的主要作用是减轻肌腱之间、肌腱与骨骼之间的摩擦,散发热量等。
【病因病理】
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有不伴有感染及伴有感染之别,一般急性滑囊炎常因创伤或感染而发病。慢性滑囊炎多与从事的职业有关,亦即与膝关节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摩擦或压迫刺激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滑囊滑膜渗出液增多,滑囊肿大,并出现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髌前疼痛与肿胀,压痛轻微,波动征阳性。髌骨和膝关节活动限制不明显,无全身症状。滑囊穿刺可得淡红色或棕黄色滑液,培养无菌生长。但若为化脓性,则症状及体征加重,多有全身症状,表现极似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肢作直腿抬高试验,在抬高的位置若肿胀的大小保持不变,一般来说,肿胀不在关节内。若是关节内肿胀,抬高后关节积液因向傧上囊流动而变小。
【诊断】
依据病史、职业及损伤特点结合上述临床体征,均易诊断。但若出现感染病灶时要作常规的化验室检查及X线照片,以便排除髌骨或膝关节病变是结核性还是感染性。
【治疗】
(一)药物治疗若为外伤性者,应治以消肿散瘀止痛,可选用活血祛瘀汤;若为感染性且局部红、肿、热、痛者,则应选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可选用仙方活命饮加活血祛瘀药物桃仁、红花、田七等。若是慢性者则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挟温或寒湿瘀郁等,健脾利温,祛风散寒,可选用健脾除湿汤加减。 (二)其它疗法非感染性的急慢性滑囊炎均可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并可向滑囊中注入强的松龙0. 5ml加1%盐酸普鲁卡因2ml,可缓解临床症状。
感染性滑囊炎,肢体适当制动,局部可外敷如意金黄散,肌注敏感性强的抗生素。如已化脓,则应尽早切开排脓,并作引流。切口应选在滑囊的两侧。脓液可进行细菌赔养和药敏试验。
对于慢性滑囊炎,久治不能好转者,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手术切前术后固定不宜过长。
宋永忠教授
宋永忠老师,世界中医骨伤联盟主席、CCTV-1健康顾问、天天养生堂健康嘉宾、北京北苑中医门诊部院长、团中央青企副秘书长、中医师承导师、中医世家、骨伤专家、京城名医。秉承医理、自成一脉;以宋氏中医正骨、宋氏气血调理,成为中式正骨的传承核心(治疗患者数十万人,培养正骨学生上万人,收徒300多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